课题来源:四川省教育学会

 

课堂教学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广元中学课题组

课题提出

1.研究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教育要发展,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同时也是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旨在建立更加开放、充满生机活力的,有利于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利于人的终身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态度,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围绕素质教育,广大的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学工作者作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他们对原有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教育教学方式及行为方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反思,而且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200167日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改变那种“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然而,从中学教育教学的现状来看,素质教育基本停留在口号上,教师在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深层次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而在教育教学的行动上更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甚至变本加厉。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例,课堂教学依然是“讲授式”,教学内容依然是“知识型”,教师依然是“一支粉笔打天下”,现代教学手段则只在各级各类竞课比赛中才粉墨登场,并且课件几乎都是板书的“电子版”。我省自二○○一年秋季开始在高二○○四级推行新课程方案,各学科使用新教材,执行新课程标准。这样,新教材、新课程与旧观念、旧教学方式的矛盾十分突出。这种矛盾的产生既有师生定势思维的因素,也有具体操作中面临课时少、任务重、高考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我们就应当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之本。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过程、中心环节。因此,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必须用新课程理念改革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从课堂的教学作为切入点,创造适应时代、适应社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客观、认真地思考审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通过对课堂教学思想和行为的不断反思及改进,认识新课程,领悟新理念。需要教师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改革探索,在了解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意志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改造课堂教学,实施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从而走进自主性教学和自主性学习的新天地。于是,“课堂教学自主性学习心理实验研究”课题应时而生。

2.课题界定

“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习活动进行自主设计、自主调节、自主管理、自主评估等,实现主体的潜能、人格个性特征等和谐地充分地发展。

 “课堂教学”不等于“教室教学”,人们常把“课堂教学”狭隘的理解为“教室教学”,这是错误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指一个大的课堂,包括教室以外的教学,既包括教师所进行的有组织的教学、也包括学生自主进行的其它学习活动。

策略是指方式和方法,既包括学习的学习方法,也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就是研究课堂教学自主性学习的方式与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由外控转为内控,做到认知自主、情感自主、活动自主、行为自主、管理自主和评价自主等,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3.研究内容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的互动活动,是一系列心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之间在特定环境中的交往活动,要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就必须研究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因素,因此,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①个性差异与自主学习研究。研究学生气质、性格、能力、原有认知结构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②自主性学习的动力研究。研究学生动机、兴趣、态度和归因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③自主性学习中辩证处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研究在课堂教学自主性学习的条件下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④自主性学习与培养创造性的研究。研究在自主性学习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研究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抓住其刺激变量和反应变量如实调查学生心理现象。

②发展性原则:在发展中研究高中生心理现象,既看到已经形成的心理品质,又要研究新出现的心理现象,还要预测可能出现的心理特点。

③教育性原则:进行自主性学习心理研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

④差异性原则:尊重学生差异,男生和女生,实验班和平行班以及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适应对策。

5.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对比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

二、研究程序

第一步:20022月—20037月,有关资料收集,成立研究组织机构、培训研究人员,制订研究制度,启动研究。本阶段,以加强宣传,改变教师观念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学情调查,掌握原始资料,为实验研究提供知识和理论储备。

第二步:20038月到200412月,尝试实施自主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采取研究人员分工负责,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心理进行专题研究并写出专题论文,创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步:20051月以后,进行全面总结,完善课堂教学,并逐步将部分研究成果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去,对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一些探讨。

三、课题探索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尝试运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管理心理学中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学生自主性学习。

(一)由过度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向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的转变研究

我们在学生中调查发现:学生对自主性学习方式持肯定态度的,无论是特优班还是重点班都占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好的要求程度还更强烈些。但是,部分学生特别是重点班的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灌输式的传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有很大的依赖性而缺乏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到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学生中大多数都是因为学习问题,这些学习方面的问题集中在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上面。

过去的课堂教学过分注重传授知识,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个性、创造性发展的关注严重不足,难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创新能力。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在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下一步步走过来的,已经习惯旧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自主的意识淡薄,能力欠缺。要想真正实现自主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就必须转变师生的课堂教学观念,改变师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增强师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1.改革教师教学方式

为了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学校先后4次印发了10多万字的学习材料供教师自学,教科室购入了100余册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等方面的书籍,学校补贴教师8万元多元教师购书2000多册书籍供教师学习。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推动了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请心理学专家陈安福教授到校对课题进行了三次指导,请美国俄勒冈大学心理学教授朱利安·泰普林到校讲学,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对教师进行课题方面的校本培训。通过这些培训开阔眼界,提高了教师对自主性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每周各教研组有专门的教研活动时间,各研究小组利用这个时间进行小组内的研讨。学校不定期的召开研讨会,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同时对各组的研究情况进行检查和布置新的工作。派教师参加总课题的研讨会。通过这些研讨活动使教师们对研究内容的认识一步一步更加深入,研究也随之推进。

参研教师积极运用心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索如何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有的教师注意情感性处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的教师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有的教师注重教师在自主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还有的教师利用网络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特别是物理高级教师刘英的一堂“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课,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学生之间互问互答,老师点拨,更加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成为研讨的焦点。正是这些实验促进了学生自主性学习,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使我校教师在市优质课竞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参研教师中有多人被评为市中小学骨干教师。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我们的学生是在旧的教学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了在课堂教学中接受式的学习。学校通过开学法指导课,改变学生接受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先后聘请了许多知名专家来我校讲学、作专题报告。举办三届“中华营”活动,40余名外籍教师先后来校进行英语教学。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霍益萍教授来校进行课程改革和研究性学习指导。北京四中副校长田佣来校作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有哈佛大学华人学生王珂父女来校做成长报告等等。通过“请进来”,给我们学生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启迪、新的发展。

(二)实现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1.课堂情绪调节

自主性学习不是自主性知识学习、认知学习。中学生在中学的学习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体验学习、行为学习等。知识性学习与情感性学习有很大不同,情感体验学习更要强调自主的情感体验学习。

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学生学习,消极的情绪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当学生处于悲伤、愤怒等不良的情绪状态时,学生必然无心学习,更谈不上自主学习。人的认知活动。都伴随着情感因素。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课堂教学不仅是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情绪性学习能改变学生认知、激励学生智力,提高学习效果等。因此,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情绪调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状态往往与老师的情绪是相关的,有很多师源性因素,所以教师应注意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课堂教学情绪调节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学生的情绪状态。新课程教学是知识、情感与价值观的统一,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因素,新的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理解,还要重视心灵的感受,情感的体验。

第二,教师要调节学生的情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健康的、良好的情感品质以及控制情感的能力。要提高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控制、调节、引起并维持学生的积极情绪。具体包括情境调节法、转移调节法、成功体验法、情绪释放法等,通过营造环境氛围、说理举事、宣传榜样、情感交流、身体力行等对学生进行情绪教育和调节。

第三,引导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学生才是自己情绪的主体,必须使学生自己成为情绪的调节者。学生可以通过暗示、自我激励、遗忘转移等方法,学会自主调节、自主控制、自主管理,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保持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心境。

第四,教师应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控制、调节学生的情感,固然需要教师的理智与意志,但尤其不可忽视教师的情感。学生在课堂上的消极心境与不良心情,往往与教师的消极情感有关。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情绪状态,首先需要教师有积极的情感。要调节学生情感,教师必须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要控制与转化学生的消极情绪,教师就不应将消极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去。

教学片断一:某政治老师教学《价值规律的作用》时,一开头便播放再就业公益歌曲《从头再来》(刘欢演唱),然后问同学们家里有下岗人员吗?企业为何有倒闭的?引出本课学习内容《价值规律的作用》,本节课学生学得非常专心。

教学片断二:某语文老师在教学《雨霖铃》(秦观词)过程中,制作了《雨霖铃》词的朗读课件,以一首古筝曲为伴音与如泣如诉的朗诵结合,播完后问大家在亲朋好友分离时有什么感受,某同学回答:“如割身上的肉一般。”

教学片断三:某语文老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并总结文章的语言风格,大约进行了五分钟,有一位同学却睡着了,老师悄悄走过去叫醒他,问:“身体不好吗?头晚上加班了吗?你看外面多好的天气,可不能浪费哟!”这位学生十分惭愧,又投入了学习。

2.教学节奏与注意力调节

教学节奏与注意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的重要问题。节奏过快,容易使学生紧张疲劳,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教学的内容学生也不可能较好地接受,教学效果差。教学节奏过慢,容易使学生精神松弛,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学习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学的节奏一定要做到松紧适度。当然,教学节奏不仅仅是一个速度或单纯量的问题,它还需要考虑教学的难度,学生层次的差异,并且在教学中也要不时地变换教学节奏,避免单一地死板的教学方式等。在研究与实践中,老师们体验到适度的快节奏较为适宜,有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暗示教学

教育管理心理告诉我们,暗示教学有开发性、易接受性、愉悦性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充分发挥人脑接受教育影响的潜能。暗示教学是在学生没有明确意识到教师的教学指令下学习的,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积极性。暗示教学是愉快而轻松的,为学生所乐意接受。

暗示教学包括语言暗示、行为暗示、榜样暗示、权威暗示、艺术暗示、情境暗示等,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音乐、游戏、表情、手势、声调、姿势等教学手段来对学生施加影响,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自觉学习。

4.提供成功体验的机会

学生学习上没有动力,不想学习,往往是与学生在学习中缺少成功体验,难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密切相关的。因而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学习的外驱力变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当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获得成功时,他们内心的体验是愉悦积极的,这种体验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同类型的学习中去,时间一长,这种兴趣和态度便呈较稳定的状态,并且不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形成有利于学习的意志: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持不懈、追求成功……有利于塑造学生完满的人格。

要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首先,要创设情景,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其次,要采用多元评价手段,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给学生成功的机会是要给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是适合的学生学习水平的任务,过于简单的任务会让学生觉得是在愚弄他或看不起他,过难的任务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多元性的评价有以下几种:一是成功性评价,即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微小的成功。甚至众多的错误当中相对正确的东西,都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二是过程性评价,即鼓励学生参与过程投入,在过程中增强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三是体验性评价,即提倡对学生在尝试过程中的体验给予积极的鼓励性评价;四是变化性评价,即对学生在尝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客观的公正的和积极性评价。

5.注意学生个体差异

分层施教,注意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注意学生心理特征与心理过程上的差异,针对性施教。一个班的学生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差异,有学习基础的不同,行为态度的不同,性格气质的不同,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不同等。我们要充分调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基础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育。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自主学习创造了学习条件和学习空间。计算机及网络教学进入教学领域,使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确定适当的学习进度。我们开办互联网、校园网和网络图书馆,连通每一个教室、每一个办公室、每一个家庭为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

7.提倡学生自主管理

中学生的自主应包括:认知自主、情感自主、活动自主、行为自主、管理自主。没有自主性管理就不能实施自主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定学习计划、自我安排。自主性表现为:主动性、积极性、选择性、独立性、探究性等。

学生要做到自主就要有自我设计,对自己要有设想、有理想。要自我计划、自主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有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获取材料、注意学科自身的符号系统等。要培养学生元认知的能力,能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研究的效果

从开题到现在,40余位教师参与,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研究使学生得到实惠,使教师得到锻炼,使学校得到发展。

1.学生得到培养

1)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方法优化,心智潜能得到发展

通过自主性学习,学生渐渐地合理调整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更好地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能。对2003级学生英语教学抽样调查显示:“英语学习兴趣”的比率由原来的31%提高到56%,“读书与笔记方法”由原来的42%提高到83%,“应试方法”由原来的70%提高到94%。由此可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方法得到优化,学生内在的潜力有较大发展。

2)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个性得到张扬

通过这项实验,学生在考大学找好工作的同时,开始独立自主,挖掘自己的潜能,学习人际交往,发展自我意识,培养广泛的志趣,使自己的缺点不断得到纠正,劣势不断得到转化,优点不断得到体现,人格魅力不断得到升华,个性不断得到张扬,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拼搏精神空前高涨,学习效能大大增强。

各类学生获奖猛增。由于自主性教学的实施对学生提高各方面素质起了较大的作用,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增多,在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多人获国家级奖,在第二十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多人获省级奖,在全国中学生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中已有多名学生杀入省上的复赛。

在研究性学习中取得良好成绩。在2003年新开的研究性学习必修课让自主性学习心理研究大放光彩,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正适合教师们将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引入其中,结果在2003全市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论文评选活动中我校学生有上百篇文章获奖,是全市获奖最多的学校。

3)完善了学生的成长方式

思考教育的本质,教育即成长。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带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做人、自主做事、自主成长。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做人、做事的能力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充分挖掘自身潜能。

2.教师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实验研究,老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能更好地适应新条件下的教育教学工作,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更进一步。在课题研究期间教师共写出相关文章60多篇,其中近百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其中有八位教师的论文在总课题的课题研讨会上获奖。

教师获奖硕果累累。在课题进行期间有80多人次获各类各级奖励,平均每位教师有两项奖励。在省市优质课题竞赛中我校教师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主性学习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推动了校本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学校得到发展

1)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了新的课堂文化

在实验研究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状态,加强了师生心理沟通,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规划新的课堂结构与模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课程教学更贴近学生心理,易为学生接纳。不仅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适应了新课程的理念,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课堂文化的内涵。

2)课题实验研究促进了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

课题研究为学校管理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使学校民主办学,依法办学,校务公开的风格更加彰显,学校形成了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学校管理更加民主化、人性化,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沟通,倡导让我们与老师一起进步,让我们与学生共同发展,让我们与家长形成共识,让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育人氛围”办学理念和“活动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3)提升了学校教育科研的水平,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实验研究完善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制度,浓厚了学校教育科研的氛围,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执笔人:陈昕 唐龙)